右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 正文

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邢书琴长篇坠子书)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4-11-15 01:52分类:最新资讯浏览:52评论:0


导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以及邢书琴长篇坠子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名家层出不穷的东北大鼓是什么?2、关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以及邢书琴长篇坠子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名家层出不穷的东北大鼓是什么?

清代以来,在沈阳流传的各种大鼓中,东北大鼓与西河大鼓两个曲种影响最大。要说东北大鼓,还得先从“弦子书”讲起。弦子书又叫“一人班”。刘世英在《陪都纪略》中记述的“一人班”是:

手处口,两相应。

打家伙,手乱动。

二黄梆,生旦净。

乐不拘,世俗称。

从这段记述看,“一人班”是一个人自己打家伙,学唱二黄、梆子戏的生旦净各种角色的唱段。所以,弦子书俗称“一人班”。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盛京文盛书房刊行的清音子弟书《绝红柳》中有:“一人班弦子书他腿上绑着两块板。接骨断筋的架式(势),还捆着一根犯法绳。满把撸的弦子弹的总是老八谱,嗓子别(憋)的红头仗(涨)脸恰似出恭。”这也说明“一人班”就是弦子书。

弦子书又叫弦子果,一人操三弦演唱,桌角上有两块板,有绳牵动,另一头绑在艺人腿上,可击打节奏。这个曲种以说唱中篇曲目为主。有《回龙传》《刘公案》《回杯记》等几十个曲目。

学大鼓书的青少年

已故东北大鼓弦师张洁朴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曾到奉天献艺,对后来的奉天大鼓影响很大。早期奉天大鼓艺人车德宝、赵壁、王德生、蒋瑞都说过弦子书。刘世英在《陪都纪略》一书中所记的“大鼓”是:

讲通套,说的妙。

大鼓书,梅花调。

慢西城,拔高帽。

如狼嚎,似鬼叫。

鼓皮紧,使劲造。

胡说瞎闹。

“梅花调”是西河大鼓初名,“慢西城”本为曲牌名称,当时奉天的文人就用此名来称呼刚刚产生不久的本地大鼓,就是后来的东北大鼓。

光绪四年(1878年)缪东霖的《陪京杂述》中记述:“说书,人有四等,最上者为子弟书,次评词,次慢西城,又其次为大鼓梅花调,文既荒唐,词句又多鄙俚。”

民国初年奉天教育司审定的新唱本

缪东霖是清末翰林,他把子弟书列为一等说书,评词即评书为二等说书,把慢西城、梅花调列为三四等说书。这些文人,听惯了雅曲子弟书,最看不起梅花调。刘世英说慢西城艺人表演“如狼嚎,似鬼叫”,是嫌弃刚进城的屯大鼓土气,演唱时大喊大叫。缪东霖说梅花调“文既荒唐,词句又多鄙俚”。但是下层群众都非常喜欢听从直隶(河北)传来的这种大鼓。因为艺人善说长篇大书的野史传奇,情节曲折,故事热闹,唱词通俗,一听就懂。这正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慢西城(东北大鼓)与梅花调(西河大鼓)两种大鼓同聚东北大地,艺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相互排斥,自以为是。两行鼓曲艺人不断争夺听众,到后来更加激烈。

关于东北大鼓的起源,艺人们有两种说法:一是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到奉天献艺收徒,后来弦子书吸收了当地的土调,演变为奉天大鼓。二是原为辽西农村的屯大鼓,后来被艺人带进了城,形成了奉天大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将原先东北的盛京特别行政区划分为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刚刚创办一年左右的《盛京时报》,把在奉天形成的地方大鼓取名为奉天大鼓,经常在报上登刊奉天及周边几县大鼓艺人的活动消息及评论。从此,奉天大鼓这一曲种名称便得到了艺人与听众的承认。1929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后,奉天大鼓也一度改名为辽宁大鼓。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光复,才定名为东北大鼓。

表现唱堂会的明代刻本

清末民初,奉天大鼓极为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头二十年,是奉天大鼓的黄金时代,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听奉天大鼓。东北各地,名家辈出。奉天大鼓原先在奉天省内有三大派,传到吉、黑两省后,发展形成了以奉天(沈阳)为中心,包括中、西、南、东、北各方的五大艺术流派。

奉派大鼓,以奉天为中心,包括了周边的开原、铁岭、新民、辽中、辽阳、鞍山、抚顺、本溪各市县。演员以唱短段为主,也兼唱中长篇书,唱腔委婉缠绵。善于演唱《忆真妃》《黛玉悲秋》等爱情段。代表艺人主要有车德宝、门振邦、霍树棠,女演员金蝴蝶、刘问霞、朱玺珍、王桂影、陈香兰等。弦师有贺宝升、贺福全,人称“二贺”。

西城调以锦州为中心,南城调以营口为中心,东城调以原吉林省会吉林市为中心,江北派以哈尔滨市为中心。东北大鼓的五大流派,遍及东北三省,也传到了天津、北京、河南与内蒙古等地。

东北大鼓早期分为“梅、清、胡、赵”四大门户。每门下传十个字,一个字是一辈。各门各代新入门的弟子都要按排字起艺名。一至四代,多为清朝艺人;五代与六代,多为民国时艺人;第七代后则是新中国艺人。实际上,后来的许多艺人也没有完全遵守旧规,按字取名。此外,有的门户还有一些分支,另传几个字。因此,就有一些同门两支的艺人。

早在清末宣统年间,奉天大鼓艺人王玉琳就赴天津献艺,收徒马宝山,久占天津。1930年,傅凌阁带七个女儿傅凤云、傅紫云、傅翠云、傅佳云、傅慧云、傅小云、傅艳云进北平(北京),傅家班在北平献艺长达两年之久。1945年后又有萧云和、萧金荣父女在北平献艺多年。霍树棠、那月朋等在1948年也一度去北平献艺。在河南省开封市,1930年前后有奉天大鼓女艺人红牡丹、绿牡丹二人。在内蒙古的东部,清末有民间艺人杨传基、傅斌、陈星光等,民国初年有女艺人陶梅、方卉萍等,他们都扩大了东北大鼓在各地的影响。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民国头二十年是奉天大鼓的黄金时代。前边说过,1914年3月30日,奉天教育司创办的奉天评词鼓书研究社毕业的鼓书艺人有三十四人,绝大多数为奉天大鼓艺人。这次考试,名列鼓书榜首的王宪章(1854—1932),艺名王福顺,二十岁时,在当地就与于七齐名,有“南于七,北宪章”之说。光绪六年(1880年),到东北献艺,民国后,他常上大帅府唱堂会,得到了张作霖与五姨太的赏识。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创办了奉天大鼓学校(又称大鼓学会),年过花甲的王宪章自任校长。虽然他本人是平谷调大鼓艺人,但是学生学的并不全是平谷调,也有不少人是学习奉天大鼓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及热河省。次年强行建立了伪满洲国,已经改名三年多的辽宁省,又改回叫奉天省,辽宁大鼓也改回奉天大鼓旧名。奉天大鼓艺人举步维艰,到处受气,有许多艺人在茶馆说书唱曲,都挨过伪警察、汉奸的打骂,伪警察还常常“飞帖打桌”,隔几天就送来一张帖子,不是他家老人过生日,就是他的孩子满月、庆百日,都得拿钱去送礼,否则就得被找借口赶出茶馆。有许多辽宁的艺人全家都闯江湖,上黑龙江省北大荒去献艺求生。

到20世纪30年代末,奉天大鼓艺人的生存越来越难,奉天大鼓艺人过去专唱短段,分为子弟书、三国段、草段(通俗唱词)三类。前民国时,在沈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爱听唱词典雅的子弟书,而如今听众大都是城市平民,他们听不懂像唐诗宋词的子弟书段,听三国段,也要看过小说《三国演义》后才有兴趣,只能听听《小拜年》之类的草段。因此出现了“子不如三,三不如草”(即“子弟书”不如“三国段”,“三国段”不如“草段”)的现象。奉天大鼓艺人会说的长篇大书不多,主要是“袍带书”“花袍带”“短打书”三类。袍带书是讲史书,如《大隋唐》等;花袍带是指以女将为主,有小将到处招亲和敌我双方神怪斗法等情节的野史传奇书,如《樊梨花》《天门阵》等书;“短打书”是公案侠义类。由于当时评书界的《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武侠书盛行,有的“海青腿”(外行)晚上看小说,白天就去说,也有听众爱听。因此,奉天大鼓书目中一时出现了“袍不如花,花不如打”(“袍带书”不如“花袍带”,“花袍带”不如“短打书”)的问题,听众见少,艺人收入太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少艺人也开始学说武侠书,或自编大书,怎么热闹怎么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物资匮乏,经济极为困难,东北人民缺衣少食,书曲艺人也更加困苦,都盼日本帝国主义早点完蛋,伪满洲国早点垮台。

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光复后,奉天大鼓定名为东北大鼓(只有辽宁省还一度叫过辽宁大鼓)。

清末民初,东北大鼓名家辈出。“西城调”名艺人在光绪年间有辽西的程焕章等人,民国后有宋修仁等人。“南城调”名艺人,有营口的梁福吉,号称“关东第一大鼓”。光绪年间,他曾进京入宫为皇上表演《鲁达除霸》。民国后有辽阳的窦桂山(他与沈阳的王明山、李明山、朱俊山合称“四大名山”)与徐香九等人。下面记述的是久占沈阳的东北大鼓代表艺人。

金蝴蝶(1875—1895)第一代女艺人,她是营口市名艺人梁福吉的女弟子。随丈夫王维恒来沈阳献艺,色艺双绝,名震一方。不料被看守东陵的姚远山(人称姚殃子)强行霸去,受尽凌辱,含恨而死,年仅二十岁。

子弟书《阔大烟叹》描写了一位北京阔少,成天吃喝玩乐吸大烟,到处游山玩水,听书看戏。此曲写他到沈阳,见到了沈阳第一个“女大鼓”艺人金蝴蝶,唱词中写道:

这日来到奉天省,

住在得胜(德盛)大南关。

叫个说书女大鼓,

说的廷秀打赵昂(男)。

王二姐思想那位张廷秀,

好像真的一样般。

此人名叫金蝴蝶,

全城人等知的全。

从上面唱词中可以看出,这位北京来的阔少爷,是把“女大鼓”叫到旅馆住所来演唱的,说的是《回杯记》中王二姐思夫,张廷秀私访的故事。

车德宝(1862—1935)沈阳人。《沈阳十县简志》中说他是“奉调小口大鼓艺人”,传说他的演出风格是“传统的规矩一派:并着步,站着唱,目不斜视”。演唱特点是:嘴皮子功夫硬,有底气;鼓正、板正、句句求真,耐人寻味。他既能唱小段儿,也能唱长篇;又会弹弦,还会说评书。1912年他带头演唱过《上学堂》《早婚害》等新曲目,晚年说评书《百鸟朝凤》。有弟子多人,其中吉林市的任玉明(任占魁)后来是“东城调”创始人之一。

民国后成名的沈阳东北大鼓名艺人,主要有以下几位:

霍树棠(1902—1973)原名霍润南,辽宁省北镇县人,幼年家贫,十四岁在家乡拜冯景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十六岁登台献艺。他嗓音宽厚甜润,并善于兼收并蓄,广学百家。少年时学的是家乡“西城土调”,后来吸收“南城调”唱腔。进沈阳演出之后,又吸收“奉调”唱腔,此后便一直演唱奉调。霍树棠在表演上,第一个破除演员目不斜视、手不乱动的清规戒律,做到“稳中有动,动中有静”,能够生动地表现节目内容。他演唱的“三国段”,气魄雄伟,铿锵悦耳,人送绰号“火车头”。1928年被艺人们选为“奉天改良书曲研究会”副会长。40年代初,应邀在电影《玉渊情侣》中演唱了《赵子龙赶船》,成为第一个上银幕的东北大鼓演员。他演唱的拿手段是“三国段”,如《斩华雄》《虎牢关》《凤仪亭》等,并演唱子弟书,如《忆真妃》《青楼遗恨》《锦水祠》《望儿楼》等。长篇大书,有《马潜龙走国》《彩云球》《粉妆楼》等。30年代,多次在电台和茶社演唱。据说灌制唱片的曲目有《南北和》《百年长恨》《全德报》《绕口令》《蝴蝶梦》《大烟叹》《四郎探母》《白门楼》。1949年3月,当选为沈阳市艺曲协会副会长,带头演唱新曲。

新中国初期霍树棠到部队慰问演出,三弦琴师为贺宝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演唱现代曲目。1958年他表演的《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同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1960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及辽宁省政协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收徒江玉洁、刘兰芳。“文革”中他受到迫害,病倒多年,还念念不忘东北大鼓。1972年曾求艺友写一段《杨子荣打虎上山》,说:“病好后,我还要唱。”他有“三国段”录音与《三国故事鼓词选》一书传世。

霍家后人仍有坚持唱东北大鼓的。如他的女儿霍桂兰自幼随父学艺,1952年登台,1959年加入沈阳市曲艺团。1962年改行到工厂,仍常参加业余演出。他的长孙霍大顺少年时得到祖父亲传,次孙霍志航师从贺福全,弹一手好弦。兄弟二人,20世纪80年代后,搭档献艺,近年来,常在庙会、公园为群众演出,还多次走上荧屏,受到了专家的关注。

“奉天鼓王”刘问霞演唱,其妹刘丽霞伴奏

刘问霞(1900—1944)女,山东省沾化人,清末随父到奉天投亲。十六岁拜艺人刘连甲为师学唱东北大鼓,专工短段,擅长演唱子弟书段《黛玉悲秋》《宝玉探病》《黛玉望月》等“红楼”段,成为“女大鼓”中的佼佼者。刘问霞成名之前,曾在铁岭“闯宅门子”,有一位老艺人陶文宝,慧眼识真才,向她传艺,还资助她进沈阳,一炮打响。她突破东北大鼓“目不斜视”的老规矩,“女大鼓”们纷纷效仿。从此,她一直在奉天凝香榭、鸿泰轩、万泉等茶社唱“大轴”。为了得到名家指点,她设“免费茶座”,请奉天名士马二琴等人常年听她演唱,不但不收费,而且虚心求教。马二琴常在各报上发表评论刘问霞书艺的文章。刘问霞还经常到子弟书作家缪东麟家去唱堂会,缪是清末翰林,对她帮助极大。她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水平,先免费演唱三天,然后再拿包银。1924年,当时在哈尔滨工作的书法家沈延毅先生,久闻刘问霞大名,特意乘火车到奉天小河沿凝香榭茶社看了一场刘问霞演唱的子弟书段《糜氏托孤》,果然字正腔圆,名不虚传。沈当场赋诗一首:“小榭凉亭四面风,荷花初绽俗尘空。英雄儿女伤心史,都付韩娥一笑中。”把她比作春秋时的名歌手韩娥。1931年,刘问霞到天津演出,誉满津门,被称为奉天大鼓的“鼓界大王”。刘问霞嗓音清脆,表演稳重大方,声情并茂,长于借助表情动作抒情达意。上海百代公司为她灌制了《红娘下书》《大西厢》《刘金定观星》《小拜年》《宝玉探病》等六张唱片(弦师赵精一、琴师王瑾塘)。《盛京时报》1931年1月8日七版,载有《古书场的姐妹花》一文,评论说:“刘问霞演唱之《黛玉望月》,抑郁悲凉,缠绵委曲。其嘱咐紫娟、雪雁一段,不忍卒听,而问霞也将有不忍卒歌之情。”民国二十二年曾应邀去朝鲜新义州灌制唱片。1944年遭敌伪迫害,含恨而死。刘问霞的唱段,曾被编入中国音乐学院教材。

当年刘问霞灌制的唱片

朱玺珍(1913—1978)沈阳人,自幼拜鼓曲艺人于秀山为师学唱东北大鼓。

九岁登台,一下唱红,人称“九岁红”。当时她梳着两条小辫儿,一走一颤,天真活泼,观众亲切地称她为“朱小辫儿”。她歌喉婉转,字句清晰,嗓音洪而不放,高而不暴,低而不靡,细而不涩,抑扬得法,顿挫咸宜。表演顾盼神飞,惟妙惟肖。擅长演唱子弟书曲目《黛玉望月》《双玉听琴》《黛玉悲秋》《忆真妃》《糜氏托孤》等短篇。1931年,她进关到天津演出,得到京韵大鼓“鼓王”刘宝全和梅花大鼓名家金万昌的指点,吸收了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的唱腔,丰富了东北大鼓的音乐,书艺大有长进,达到唱腔、表演、鼓板浑然一体,被誉为“三绝”。各家演出海报,纷纷写出“辽宁大鼓鼓皇朱玺珍”。从此,“鼓皇”的称誉传遍了关内外。1936年胜利唱片公司以高价为她演唱的《密建游宫》《宝玉哭黛玉》《黛玉葬花》等曲灌制了唱片。20世纪40年代初,天津著名京韵大鼓艺人骆玉笙(艺名小彩舞),曾向朱玺珍学习过《剑阁闻铃》(即《忆真妃》)。60年代初,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得知其家庭困难,曾予以救济。晚年贫病交加,病故于沈阳郊区。她临终前告诉亲属:“我死后把鼓、板、键子都放入棺材之中。”由此可见朱玺珍一生也没忘记东北大鼓。

当年朱玺珍灌制的唱片

那月朋(1919—)黑龙江人。在那氏姐妹中排行第二,与姐姐那月邻、三妹那月辉、四妹那月华、五妹那月娥,幼年同拜萧云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十二岁登台,颇得好评。1931年到沈阳献艺。擅长演唱《樊金定骂城》《双玉听琴》和《白帝城》等子弟书段。1941年春,与姐姐那月邻、著名男演员霍树棠一道应邀去长春,他们不仅在电台演唱播放,还到长春各茶社演出。

他们演出的都是“三国段”,霍树棠演唱《古城会》,那月邻演唱《芦花荡》,那月朋演唱《甘露寺》。三弦伴奏于景堂,四胡伴奏白连生。场场客满,座无虚席,轰动长春。当时的报纸曾发表了演出消息和评论文章。

霍大顺(后排左二)一家看望老艺人那月朋(前排左二)

那月朋不仅书艺高超,而且鼓套子(书曲演员在乐队间奏中打的鼓点)打得十分精彩。她的鼓套子音美、韵足、传神,能巧妙地表现东北大鼓各种曲牌。在书场演出,她打过一通鼓就能叫来“满堂彩”。

1945年,那月朋与“鼓王”刘问霞的五妹刘丽霞一道再次应邀去长春专门表演鼓套子。两个鼓棒同举同落,配合默契,鼓点叮咚,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给她俩伴奏的是赫赫有名的琴师贺宝升,四胡伴奏是于景堂和于增厚(外号“于老五”)。那月朋与刘丽霞二人共同表演了十五分钟,受到热烈欢迎。1949年3月,她参加了沈阳市艺协东北大鼓组。2006年八十七岁高龄时,还口述曲目数十段。

1946年出版的钱公来著《辽沈小记》一书中说:“入民国后,张作霖任奉天北路巡防营统领,军幕常携鼓书艺人刘德。张剿匪安边,宿营饮宴,每召部属非刘德打鼓说书不可,当时张营、哨营、管带、稽查、蓝旗皆为此后改编二十七师之干部,亦即后来东北各省之封疆重吏如孙烈臣、汤玉麟、张景惠、张作相等,皆习闻刘德说书而悦者也,刘德之奏艺也渊渊伐鼓。宛如大将登坛,号令三军,似歌非唱,何异虎啸龙吟,无怪四座抑气,草莽吞声也。刘常说的书目,如《宁武关》演一门忠烈;《全德报》演落魄英雄;《战长沙》演黄忠不老;《草船借箭》演诸葛多谋;《黛玉悲秋》怜孤女;《青楼遗恨》悼名妓,皆其最善(擅)长者。”由此可见刘德书艺之高。

在奉军中,还有辽阳人邢立亭(生卒年不详)。他原为奉军五十三旅稽查,由票友下海,1921年前后,于奉天大西门里鸿泰轩茶社献艺。擅长演唱《糜氏托孤》等“三国段”。钱公来在《辽海小记》中称他:“鼓音清脆,宛如聚雨疾风,引吭高歌,又如晴空霹雳,声震屋瓦。”邢立亭还善于声音化装,唱什么人用什么嗓音,听众可以从他的唱腔中分出生、旦、净、丑来。如演唱《宋江坐楼》,唱阎婆惜用小嗓,唱宋江则用大嗓,闻其声如见其人。邢立亭为人仗义,他常帮助艺友排忧解难,深受同行的称赞。

左甸禹(生卒年不详)字占春,开原县人,家住城里左家胡同。曾于沈阳小西门里石头市鸿泰轩茶社演出。左家是开原县的富户。左甸禹自幼喜爱东北大鼓。庚子年(1900年)后,家道衰落,他由玩票而下海演唱东北大鼓。钱公来著《辽海小记》记载:“自请弦师,招朋引类,居恒家学唱。亦复自备轿车,自带弦师,出城充票友,应堂会。当日城乡人家,婚丧宴集,能起动左大爷甸禹鼓书玩票为无上风光。”他每每于“开场白”(艺人称为“定神话”)中引用时人的讽世诗或自己撰写小诗,针砭时弊,深受群众欢迎。如他在演唱甲午海战的《大东沟战役》时,定场诗是:

中原何故打东洋,(东洋指日本)

定老无能左太刚。(指钦差定群与奉天翼长左宝贵)

假作聪明两只鹿,(指两翼长瑞禄)

虚张声势一根糖。(指钦差唐矮子)

善能退兵山东宋,(指淮军老将宋庆)

永不出头塞北常。(指黑龙江将军长顺)

逞勇总称依大帅,(指盛京将军依克唐阿)

讲和难拗李鸿章。(李是清廷政府中堂)

这首诗中赞美了爱国将领,嘲笑了无能的官员,代表了当时的民心。

在东北大鼓众多弦师中,贺宝升与贺福全齐名,人称“沈阳二贺”。

贺宝升(1898—1961)辽宁省新民县人。十二岁正式拜盲人邢某为师学弹三弦。出徒后,开始在沈阳为东北大鼓名家傅翠云伴奏。

后又为王桂影伴奏,曾多次同王桂影到大帅府为张作霖演唱。在与王桂影合作的九年时间里,走遍了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鼓界大王刘问霞灌制的《小拜年》《宝玉探病》《刘金定观星》等唱片,都是贺宝升伴奏,他还帮助刘问霞改进了东北大鼓的唱腔。以后又为刘问霞的两个妹妹——刘丽霞、刘妙霞伴奏,前后十余年。贺宝升熟悉东北大鼓各个流派,不论演员在台上有什么微妙的变化,他都能随和适应。50年代后曾为霍树棠、那月朋、郑奇珍等鼓曲名家伴奏。

贺福全(1906—1982)沈阳人。十五岁拜东北大鼓艺人陈连升为师学艺。贺福全不满足于“只会唱不会弹”,他自己苦心钻研,同时学习三弦。三年学徒期满,贺福全不仅是一位能独自演唱的演员,还是一位“工于弹,耳音好,手音准”的好弦师。十八岁开始以卖艺为生浪迹四方,走遍东北各地。二十五岁时被东北大鼓名家刘问霞聘为公余茶社“坐弦”(即茶社固定弦师)。并与刘问霞一道,多次到电台演唱,颇受听众欢迎。刘问霞去世后,又为霍树棠、严丽华等演员伴奏。解放后参加沈阳曲艺团。七十五岁高龄时,依然有求必应,为诸多东北大鼓演员伴奏。他的弟子有梁国军、霍志航(学三弦)、霍志玲(女)、霍志坚(学四胡)。有遗稿改编本东北大鼓《新儿女英雄传》。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的著名演员,主要有沈阳的郑奇珍、江玉杰,鞍山的孙慧文、刘兰芳(后改说评书),抚顺的严丽华,海城的国桂荣,锦州的陈青远和他的女儿陈丽君、陈丽杰(后均改说评书)。

新中国出版的东北大鼓鼓词选

东北大鼓的曲目与书目。短篇传统曲目约有二百段左右(今有一百五十多段),分为“子弟书段”“三国段”和“草段”(通俗鼓词)三类。“子弟书段”中,《忆真妃》《香楼遗恨》《黛玉悲秋》等爱情段子流传最广。“三国段”大多数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片断,也有的源于三国戏与三国人物传说,其中关公段最多。

“草段”中《小拜年》《王二姐思夫》《夜宿花亭》《游西湖》等曲目广为流传。许多曲目都来自清末沈阳程记书房、会文山房刻印的子弟书、鼓词唱本,也有少数是民国后文人与艺人编写的曲目。

民国初年,奉天市教育司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移风易俗,就组织编写了古今唱本一百二十种,供艺人演唱。其中有新编历史故事段,也有许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新曲目,被称为“改良大鼓”。

奉天大鼓《紫罗袍》唱片

在历史曲目中,多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唱本,如《火牛阵》《花木兰》《甘州城》(杨门女将故事)、《梁红玉》《崖山泪》(南宋亡国,君臣投海自尽的故事)等作品。现代曲目,题材很广。有宣传辛亥革命的《民国成》《共和魂》;倡导民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的《新国民》《从军乐》《义勇少年》《民国捐》《上学堂》;有宣传科学,反对迷信,提倡实业的《谈地说天》《地球谈》《破迷信》《斗风鉴》《蚕桑谈》《田家乐》《渔家乐》《牧牛谈》《崇俭方》;有宣传移风易俗,反对尘俗恶性的《剪辫子》《天足乐》《小脚泪》《早婚害》《烟鬼叹》《赌棍叹》等。其中许多唱本都被奉天大鼓(东北大鼓)艺人采用,成为世代相传的保留曲目。现有艺人口述本为证。

伪满时期,奉天东都石印公司翻印出版过上百种小唱本,主要是传统鼓词、子弟书曲目。奉天大鼓艺人张青林、李青泉都在偏僻山村演唱过自编的《还我河山》《卢沟桥事变》等现代曲目,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出一些文化干部来到东北。同年11月初,东北书店在沈阳成立,1946年转移到哈尔滨,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又迁回。东北书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

关学曾的人物经历

14岁学艺,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积极编演新曲目。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并更名为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为其保留曲目。创作作品百余段,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线、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出版了《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CD。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关学曾老先生从艺60多年来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作品题材丰富,经典佳作不断,在艺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噪音洪亮、宽厚,表演神形兼备,字正腔圆,唱腔优美动听,板式铿锵有力,在演唱上自成一家,让人爱听、爱看、过目难忘。

1922年8月1日生于北京,其祖父时家已败落,“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饺子”。为了谋生,关学曾卖过“门神”,也卖过臭豆腐,但最终还是迷上了“五音大鼓”。他13岁学艺,14岁上台演出,赶庙会、站地摊儿、上电台,无所不干。老艺人们管在天桥演唱叫作“平地抠饼”,意思是就凭着艺人的两片嘴,凭着演唱的功夫,挣出一口饭来,“抠”出什么吃什么。在艰苦的磨练中,关学曾书艺渐进,形成了“说似唱,唱似说”的自然质朴的风格,很快拥有了一批老听众。20多岁时,听众给他送去一块匾,上书“琴书泰斗”。

关学曾天生是唱琴书的料。自从干上这一行,他就没离开过鼓和扬琴。有人统计过,从艺几十年来,他演唱过1000多个段子,其中的220多段是他自己编写的。他精心钻研,把单调的“五音大鼓”、“单琴大鼓”不断发展、丰富。日子久了,他见到全国各地琴书多得数不胜数,各地的琴书都有地方特色。既然自己唱的是京腔京韵,纯粹的“北京特产”,何不就叫“北京琴书”呢?于是,在北京前门箭楼的一次演出中,关学曾正式打出了“北京琴书”的名目。40多年后,他在书中这样写到:“我觉得路是走对了。没有当初的改名,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拿现在的‘北京琴书’唱段跟当年我师傅教我的对比,那就没法比了。”

关学曾与老舍先生是朋友。一次,老舍看了演出,给曲艺团提了意见:“别把什么曲种都掺合到一块堆儿,搞杂八凑儿的戏。就用曲艺唱,剧种就叫曲艺剧。”后来,“曲艺剧”定名“北京曲剧”,关学曾参演了最早的几出剧:《柳树井》、《光明大道》、《罗汉钱》等。改革开放以后,《茶馆》、《龙须沟》等名剧也搬上了曲剧舞台。

关学曾为人谦和,但在艺术上一丝不苟。不论演出条件多么艰苦,他从不挑剔,打鼓就唱。战场上、工地中、田野间,都有他乐观爽朗的歌声。他在北京曲艺团干了40年,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唱到哪儿。上了岁数,加上“文革”中的折腾,他身体不好,兜里装着一摞医生开的假条,依旧在台上谈笑风生。老伴劝他休息,他说:“我这时间可丢了不少哇!”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创作、演出,只要有观众爱听,他就不计报酬、不论条件,一定唱得观众满意。老舍茶馆刚开张,他张罗着曲艺界的老朋友去演出:“我们在这儿唱,在这儿演,那就是让民族文化占领舞台,为弘扬民族文化作了点实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1988年,关学曾被选为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此后10年,他多方联络,积极奔走,组织文艺“三下乡”、曲艺“进校园”等活动,为繁荣发展曲艺事业尽心尽力。在北大、清华,他的演出引起了大学生们极大的热情。一些外宾到了北京,也指名要听他唱的北京琴书。1994年,国务院向关学曾颁发了“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节奏加快,关学曾加强了对小段的研究,提出“5分钟艺术”的概念。他创作的不少小段为观众津津乐道,作品《长寿村》还入选了中学课本。相声演员李金斗说:“关老是曲艺界最与时俱进的人。” 出生:1922年8月1日,农历壬戌年六月初九日

逝世:2006年9月27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六日,20时50分 1949年7月22日,农历己丑年六月廿七日,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成立。

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成立,连阔如任社长,演员有单弦艺术家曹宝禄、奉调大鼓艺术家魏喜奎先生、演唱拆唱八角鼓的顾荣甫、尹福来,唱河南坠子的姚俊英、马玉萍,唱琴书的关学曾先生。

1952年9月28日,农历壬辰年八月初十日,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9月28日至12月5日以刘景德镇范为总团长,陈沂、胡厥文等人为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北京戏剧、曲艺界著名演员谭富英、裘盛戎、小白玉霜、高元钧、曹宝禄、关学曾、白凤鸣、尹福来、顾荣甫、王世臣等参加文艺工作团赴朝。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剧,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朝经过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后,先行陆续回国。

2006年8月10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揭晓。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杨承志,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言恭达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

2006年9月27日,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

关学曾的经历如何?

关学曾(1922.08.01~2006.09.27),

男1988年,关学曾被选为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此后10年,他多方联络,积极奔走,组织文艺“三下乡”、曲艺“进校园”等活动,为繁荣发展曲艺事业尽心尽力。在北大、清华,他的演出引起了大学生们极大的热情。一些外宾到了北京,也指名要听他唱的北京琴书。1994年,国务院向关学曾颁发了“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节奏加快,关学曾加强了对小段的研究,提出“5分钟艺术”的概念。他创作的不少小段为观众津津乐道,作品《长寿村》还入选了中学课本。相声演员李金斗说:“关老是曲艺界最与时俱进的人。”

活动年表

1949年7月22日,农历己丑年六月廿七日: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成立

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成立,连阔如任社长,演员有单弦艺术家曹宝禄、奉调大鼓艺术家魏喜奎先生、演唱拆唱八角鼓的顾荣甫、尹福来,唱河南坠子的姚俊英、马玉萍,唱琴书的关学曾先生。

1952年9月28日,农历壬辰年八月初十日: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9月28日至12月5日以刘景德镇范为总团长,陈沂、胡厥文等人为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北京戏剧、曲艺界著名演员谭富英、裘盛戎、小白玉霜、高元钧、曹宝禄、关学曾、白凤鸣、尹福来、顾荣甫、王世臣等参加文艺工作团赴朝。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满族,原名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1922年生于中国北京,“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北京琴书创始人。生前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琴书”的唱腔、板式、表演进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乐亭大鼓”和“单弦牌子曲”的腔调;板式上由原来的三眼一板发展为慢板、快板、散板等;唱法上由原来只有“跺句”,发展为“双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扬琴、四胡、二胡,使音乐

表现力更为丰富;曲目大都改为短段子,多以现实题材为主。2006年9月27日,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代表作品:《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等。

中文名

关学曾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东城区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1日

逝世日期

2006年9月27日

职 业

北京琴书演员

主要成就

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

儿 子

关少曾

孙 女

关晓彤、关晓珊

收起

人物关系

关少曾

子女

个人经历

学艺生涯

14岁学艺,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积极编演新曲目。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并更名为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为其保留曲目。创作作品百余段,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线、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出版了《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CD。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演出经历

关学曾老先生从艺60多年来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作品题材丰富,经典佳作不断,在艺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噪音洪亮、宽厚,表演神形兼备,字正腔圆,唱腔优美动听,板式铿锵有力,在演唱上自成一家,让人爱听、爱看、过目难忘。

1922年8月1日生于北京,其祖父时家已败落,“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饺子”。为了谋生,关学曾卖过“门神”,也卖过臭豆腐,但最终还是迷上了“五音大鼓”。他13岁学艺,14岁上台演出,赶庙会、站地摊儿、上电台,无所不干。老艺人们管在天桥演唱叫作“平地抠饼”,意思是就凭着艺人的两片嘴,凭着演唱的功夫,挣出一口饭来,“抠”出什么吃什么。在艰苦的磨练中,关学曾书艺渐进,形成了“说似唱,唱似说”自然质朴的风格,很快拥有了一批老听众。20多岁时,听众给他送去一块匾,上书“琴书泰斗”。

关学曾天生是唱琴书的料。自从干上这一行,他就没离开过鼓和扬琴。有人统计过,从艺几十年来,他演唱过1000多个段子,其中的220多段是他自己编写的。他精心钻研,把单调的“五音大鼓”、“单琴大鼓”不断发展、丰富。日子久了,他见到全国各地琴书多得数不胜数,各地的琴书都有地方特色。既然自己唱的是京腔京韵,纯粹的“北京特产”,何不就叫“北京琴书”呢?于是,在北京前门箭楼的一次演出中,关学曾正式打出了“北京琴书”的名目。40多年后,他在书中这样写到:“我觉得路是走对了。没有当初的改名,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拿现在的‘北京琴书’唱段跟当年我师傅教我的对比,那就没法比了。”

关学曾与老舍先生是朋友。一次,老舍看了演出,给曲艺团提了意见:“别把什么曲种都掺合到一块堆儿,搞杂八凑儿的戏。就用曲艺唱,剧种就叫曲艺剧。”后来,“曲艺剧”定名“北京曲剧”,关学曾参演了最早的几出剧:《柳树井》、《光明大道》、《罗汉钱》等。改革开放以后,《茶馆》、《龙须沟》等名剧也搬上了曲剧舞台。

关学曾为人谦和,但在艺术上一丝不苟。不论演出条件多么艰苦,他从不挑剔,打鼓就唱。战场上、工地中、田野间,都有他乐观爽朗的歌声。他在北京曲艺团干了40年,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唱到哪儿。上了岁数,加上“文革”中的折腾,他身体不好,兜里装着一摞医生开的假条,依旧在台上谈笑风生。老伴劝他休息,他说:“我这时间可丢了不少哇!”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创作、演出,只要有观众爱听,他就不计报酬、不论条件,一定唱得观众满意。老舍茶馆刚开张,他张罗着曲艺界的老朋友去演出:“我们在这儿唱,在这儿演,那就是让民族文化占领舞台,为弘扬民族文化作了点实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红楼梦中描写元春服装的句子

明后妃服饰考究精美,一般头戴点翠金凤冠,以金属丝网为胎,冠上有立体的龙凤等装饰物,并多镶各色宝石,珍珠等作为点缀,两侧有较长的珠宝流苏珠串,冠的下部有向两侧延伸而出的垂珠冠翅,冠后多装饰以粉色排穗。这种凤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是后妃们的重要服饰组成部分了。而无论哪一时期,凤冠的效果都会带给人们一种华丽琐碎到眼花缭乱的地步的效果,四个字:珠光宝气!流苏珠串很长,两边粉红色像小兔耳朵的东西正是冠翅,后面的部分,有很漂亮的璎珞排穗,元春绕领口至胸前一直绵延到下裙的那条长长的飘带------正是我们常提到的"凤冠霞帔"四字中除"凤冠"外的另一重要服饰:霞帔.霞帔是一种帔子,它的形状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霞帔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隋唐以后,人们常赞美这种服饰美如彩霞,所以有了"霞帔"的名称,宋代时列入礼服行列,明代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其形正如一条当空起舞的彩色飘带,一般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穿着时绕过脖颈,垂挂于胸,显得高贵挺拔.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就有“虹裳霞帔步摇冠”的形容。霞帔上的花纹随着品级的高低在刺绣纹样而有所不同.蟒袍霞帔的朝服造型,没有戴凤冠,而是戴上了漂亮的串珠大凤钗.衣服由里外三层组成,以明代后妃朝服为基础,吸收了京剧服饰的特点,用大缎做成.最外层披挂深绯色霞帔,绣金龙盘翔图案;杏红色朝服满绣是翚翟纹,吉利喜庆.下身内里穿着为杏黄色蟒袍,能清楚地看见下摆处的海水云崖边纹,富贵华丽.-----典型的名带后妃装束,不夸张的说,既是对明代后妃朝服的忠实还原,也可以成为后世研究明代服饰的重要依据,当得起“光彩照人”四字.此钗有凤尾五股,均作翔舞之状,镶有红色宝石,凤尾前另有凤须数根,行走时活泼灵动,凤口衔串珠七股,晶莹欲滴.两鬓另有小凤钗各一,衔珠三股.造型华贵大气,极符合人物尊贵的身份.再看这身精致的蟒服,齐肩圆领,大襟阔袖,袍长及足,无束腰,花纹采用了八团凤凰牡丹纹,以鸟中领袖,花中魁首喻指人物身份,辅以祥云图案,袖口处有毛封,照应了元宵这一冬季节令的背景.整件衣服考究精美,几乎是完美地演绎了蟒服"不壮不丽无以重威"的全部文化内涵.赞。元春性别:女

别号;凤藻宫尚书.

生日:正月初一,故名元春

身份及家庭成员:

大明宫贤德妃

荣国府二房老爷贾政长女,正出,族中行首.

母王氏;兄贾珠,嫂李纨;长弟宝玉;二弟贾环;妹探春;另有幼侄贾兰.

外形:

如无意外,当在宝钗之上-----宝钗入京,乃是为参选才人赞善而来,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两府上下,人人交口称赞.这等人才最后却是落选不中,正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元春之美貌均非寻常女子可及.

爱好:

1.应善抚琴(姊妹四个的丫头名字正合了“琴棋书画”之说,元春带进宫去的 乃是抱琴,由作者用意来看,元春所擅长的,当是琴操.)

 2.乐为人师-----曾致力于幼儿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文为证“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且还有成熟的教育理论“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 怪不得封了她做“尚书”,虽是虚职,也可知与其身负育人之德微有关连.

优点;

1.贤孝才德------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借冷子兴之口写她“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可知无此佳质难以入宫.

2.崇尚节俭,不喜奢华.

省亲一回书里不止一次写元妃心里口中所念所言“ 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 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等等,再看后来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她下谕命众姐妹及宝玉俱入园居住,理由是“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其实用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合理利用资源,令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也可看作是富贵人家里独有的节俭之法了。

 3.心思慎密,考虑周全。且看她省亲夜里先见贾母,王夫人---此是重笔,那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一下子就使《红楼梦》跳脱出了一般俗气文字的窠臼,振聋发聩!从古至今,几时曾听闻尊贵之妃做此等撕心裂肺之语?只此一点,此书之奇,再难有匹敌!---紧接着见了“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又“忙命快请”薛姨妈,宝钗,黛玉三人,至此女眷结束;众位男性成员里先见了贾政---实是触目惊心之笔,父女相见,竟是需要“垂帘行参拜等事”,看到那个父亲朝亲女下跪的镜头,再细品原文中元妃“隔帘含泪”“贾政亦含泪”两处细节,或许方可更加明白元春“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的深沉痛楚了;见宝玉的情节写得真如天外之笔:“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泪笑交融之间,姐弟深情,何须多言?之后是赐了“琼酥金脍等物”于贾兰,贾环未见,却依然提及,“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至此家中重要亲眷悉皆见过,余者另借赏赐之笔简洁交代“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 统 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

 ----各色人等,一个不漏,由繁至简,从主到次,浓墨者祖、父、母、弟,淡彩者姨、姐、妹、侄,勾勒者合族人丁,渲染者全府佣役。曹雪芹一枝如椽大笔,从容不迫,且顿且行,穿插安置,腾越照应,真正如“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尚有许多忙中闲、闲中忙小波澜,一丝不漏,一笔不苟。”使省亲一回文字,成了全书最令人赞叹的情节之一。

缺点:死得太早.......

(唯一的,仅有的,叫人心酸的,可又不得不说的....)

相关情节: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虚笔,出场,入宫)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虚笔,获封)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虚笔,将归)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实笔,归省)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虚笔,灯谜)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虚笔,令姐妹弟兄入园)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虚笔,发端阳节礼,暗促“金玉良缘”)

太虚幻境之判词及图画: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太虚幻境之曲子词: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郭德纲先生的一个段子

托妻献子 郭德纲/于谦

郭: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著名相声演员于谦

于:不敢

郭:好啊

于:是吗

郭:哪儿都好,台上,好,台下,人性,呸---真好啊

于:我这是好吗这是

郭:怎么了

于:您这都啐上了

郭:没有,刚才飞进来一蜻蜓--你信吗

于:飞进来一蜻蜓?飞进来一飞机也撞死你

郭:为什么跟他这么逗呢?哥俩交情好

于:有交情

郭:就这一后台啊,都算上,连老带少啊,我们俩人关系最好

于:对

郭:是吗

于:有交情吗

郭:既是师兄弟,也是好朋友

于:还是好朋友,对

郭:跟别人可能就是周六周日剧场见面,跟他,一个礼拜不见不见的三四回

于:哎,老得见

郭:说打电话:喝酒去-你不去行吗

于:聊天么

郭:跟他去了,坐那喝,一喝就多。实话实说,一喝就多。

于:我酒量不大

郭:好!好!!

于:喝多了还好?

郭:宁学喝酒醉,不学下棋心

于:这怎么讲?

郭:喝酒都劝对方多喝,下棋,都憋着把对方赢了,对吗

于:得动心眼

郭:心歹

于:对

郭:这个,每次喝酒,基本上来说,都得喝多。他自己灌自己

于:实诚人么

郭:来。。喝一个。。来。。喝一个,净这个

于:实诚

郭:今年春天,那乐子都大了。我们俩出去喝酒去,北四环边上,有一个羊蝎子,都说那好啊。去了,喝吧,一会喝多了,完了呢---能说吗

于:您没关系

郭:漏酒

于:怎么叫漏酒

郭:喝完了他得出去方便一下

于:那叫走肾

郭:洗手间都满了,上外边吧,天也黑,外边都大雪地,都没人,他出去站在草地上,把夹克这拉锁一拉,哗----尿完了,兹啦(拉锁声)回来了。回来还说呢:外边冷啊,我这腿嗖得慌--

于:不象话

郭:当然我也喝多了

于:啊?

郭:他要送我我答应了,开车送我去。我要没喝多我敢让他送我吗。

于:你喝得也不少

郭:我坐在这边他开着车,开了70米自己纳闷,我这大灯怎么不亮呢?下车一看那,机器盖子掀着呢。

于:嗨,全挡上了那个

郭:我也劝他,这散热快

于:有那么散热得么

郭:哥俩好啊。为什么说哥俩好呢,人与人得交情,这个很主要。

于:对!

郭:今天的观众,好多都是朋友之间,有恋人之间,男朋友女朋友,也有的是普通朋友,有要好的哥

们,我们拿您就当朋友。

于:都是朋友么

郭:别看我们在台上站着,跟您咱们身份一样。不管谁高谁低,没有。进了这屋,不管您是大企业家,银行家,哪个大老板,什么大画家大诗人,武术家,非洲哪个国家的娘娘,哪个部落的酋长

于:人家不上这来

郭:别管您是哪的,到这来咱们一概平等。

于:对

郭:台上也是,漫说我们不是著名演员,不是艺术家,不是角不是腕,就是个普通演员。就算我们是个著名演员吧,也该和您平起平坐。

于:那是

郭:谁不高谁,谁不低谁

于:衣食父母

郭:人活在世可以没有亲戚,不能没有朋友

于:您这话对

郭:当然了,朋友和朋友也不一样,

于:这还有区别吗

郭:有的朋友之间是钩心斗角,互相利用

于:那不好

郭:还有的是狐朋狗友,吃吃喝喝都行,一叫“喝酒去”,都成

于:酒肉朋友

郭:一到有事了,于谦出事了,于谦打死人了,都跑

于:我怎么了我就打死人了

郭:就说这意思。这个朋友不能交

于:出事就没他了

郭:就过去来说,叫朋友得上谱

于:这还有谱?

郭:哎,一贵一贱交情乃现,一死一生乃见交情,穿房过屋妻子不避,得有托妻献子的交情

于:您这还一套一套的

郭:这是学问

于:怎么讲呢

郭:我跟您好好说说这个啊,

于:您给讲讲

郭:我原来是搞科学的,我专门研究这个

于:您这科研项目还老变

郭:科学是很严谨的,你知道吗

于:啊,您再讲讲这个

郭: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于:这怎么说?

郭:有这么两句话: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于:怎么回事

郭:鸟随鸾凤,我就是一只小麻雀,就这么大

于:小鸟

郭:您不一样啊

于:我是

郭:您是个大鸟,鸾凤

于:凤凰

郭:大凤凰。比如说这个凡鸟都要到西天朝拜如来佛去,我要是去麻烦大了,翅膀大开了这么大,扑拉扑拉。。

于:且扇呢

郭:你不一样,大凤凰那翅膀打开了,跨查跨查三五下你到了,你很轻松你就上西天了

于:我就是死的比较脆

郭:我要是想去怎么办呢,我就是叼着您尾巴的一根翎毛,借你的劲儿跟着一块去了

于:跟着到了

郭:(看于谦后面)今没带着啊

于:没有。这不比喻么

郭: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人,要和贤良的人再一起

于:和好人在一起

郭:我为什么和你在一块。

于:这是?

郭:你是贤良

于:您这太客气

郭:你就是贤妻良母

于:哪来的贤妻良母啊

郭:这是最基本的,所以才有了一贵一贱交情乃现。哎呀,这个一贵一贱,举个例子吧

于:您说

郭:拿我来说,我不是说相声的郭德纲

于:您是?

郭:我是一个下岗工人

于:没工作

郭:家里条件很困难,住的房子也很困难,千疮百孔,赶上下雨算要了亲命了

于:怎么

郭:外面下小雨屋里下中雨,外面中雨屋里大雨,外面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三环上避雨去

于:没听说过,有上外头避雨的吗

郭:吃上顿没下顿,

于:没钱就完了么

郭:我父亲的腿被车撞了,司机跑了,老爷子常年卧床不起

于:瘫床上了

郭:我媳妇常年有病,不能上班去,孩子等着上学,没钱交学费,我又下岗,家里没辙

于:太惨了

郭:十冬腊月大雪纷飞,全家人在屋里待着出不去,就我有一身以上,他们都裹着被褥待着

于:好吗

郭:我数了数地上还有12个煤球,什么都不够啊

于:不够烧的

郭:老的老小的小,我得出去奔去。

于:挣钱去吧

郭:外边那个样的天,我穿的很少啊。上边穿着一个塑料的皮大衣

于:有拿塑料作皮大衣的吗

郭:就袖口这有1两棉花

于:还有点棉花

郭:穿这一条短裤,磕膝盖以上,穿着一双塑料凉鞋

于:什么天穿这个

郭:背着一个兜子,攥着两张81年的北京晚报

于:啊?

郭:打开门,呜----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于:冷啊

郭:雨里夹着雪,落在地上说湿不湿,不湿又滑,顶着风往外走,手里举着报:81年北京晚报,看新闻哪,四人帮被粉碎了。

于:什么新闻哪这是

郭:有要的没有?

于:没有

郭:顺着河边往前走,顶着风。二环路上车水马龙,回头看万家灯火,天下之大哪里是我安身之所啊。死的心都有啊,一想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等我卖了报给他们买吃的,我死都不能死啊。往前走吧。走着走着由打对过于谦来了。

于:碰见我了

郭:开着车。好车啊,全亚洲就一辆,

于:是啊?

郭:您开着了。你是一个跨国集团的大老板

于:有钱了

郭:很远处开着这个车,突突突突。。。。。

于:开一三蹦子来啊

郭:比那个大

于:大也是三蹦子啊

郭:很好的车,黑色的商务车,前排就坐着驾驶员一个人,

于:对

郭:你坐在后排很有身份哪。你那个方向盘跟别人都不一样

于:怎么呢?

郭:我们的方向盘都是园的,有一个胶皮套。你是纯银打造的

于:哎呦

郭:长的,两头弯下来,攥着,突突突。。。。

于:还是三蹦子啊

郭:德国机器,

于:嗨,哪的机器也是三轮的啊

郭:来到我的跟前,一眼就瞧见我了,你吩咐司机:捏闸

于:刹车都没有

郭:车门一开,于谦噌就窜出来了,司机后边缆着你。。。

于:这是司机出来遛狗来了

郭:不是,你腰里带着个大金链子,140来斤哪

于:我给自己带枷呢

郭:司机在后边给你缆着。呵,站在我面前我睁不开眼了,珠光宝气这个人

于:是啊

郭:整个这个脑袋上啊,耳朵上带着大金圈,半斤一个。鼻子正中间带一个大银圈,嘴上打着这个珠子那个珠子,眼珠子抠了一个换金的

于:啊?这不糟么这个

郭:穿这身西装啊,没个三五万下不来啊

于:那么贵啊

郭:站在我跟前,看着我乐,哈哈哈哈。。我不敢说话啊

于:吓着了

郭:贫富悬殊太大了。我是一个什么人哪,要死都死不成的人哪。人家是什么人哪,站在我跟前我傻了,恍惚我看出来是于谦,我不敢说话啊

于:不敢认了

郭:张不开嘴啊。你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于:我说什么啊

郭:父亲,我。。

于:你等会

郭:父亲你好

于:等等。。。没有这么贱的,我为了打破这尴尬局面我降一辈啊?不至于

郭:小的时候咱们在一块玩,过家家。你小,我比你稍微大一点,你就为糟尽我管我叫父亲

于:我这么糟尽人哪我?

郭:就说这意思

于:什么意思啊

郭:父亲

于:行了,别叫了,这么说就完了

郭:还认识我吗?我说您恕我眼拙,您是?你说:哎呀,我是儿子啊。

于:嗨,别往下论了啊,这小时候这么一说就完了

郭:怕闹不清楚

于:清楚啦

郭:我认出来是你,我不敢认啊,我岁数也大了,眼也花了,不敢认啊。

于:可不是么

郭:您怎么了?咱们打小一块玩啊,现如今你怎么落魄了?我眼泪都下来了,把我自己的经历一说,你也很难过啊,哗---

于:哭了

郭:裤子就湿了

于:那是尿了

郭:泪如涌泉哪

于:那也没流那么些的

郭:很难过。你甭管了,有我在能让你吃亏吗,从怀里掏出支票本来,各位,什么人出来用支票本哪,于谦啊,掏出支票本,打裤子里边掏出一金笔来,钻石的尖儿,就这钻石,得半斤多。拿过来要给我开支票,哈---(哈笔尖)

于:金笔有日子没用了

郭:(甩甩笔)哈--哎,二字怎么写?

于:文盲啊我是

郭:写完了屁股后边扽出一串钥匙来,其中有个大戳子,当,撕下来:给你--

于:这是

郭:拿过来一看一百万

于:给你这么些钱

郭:给我一百万,我不敢相信哪

于:那是

郭:举着这个我傻了: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于:不相信

郭:我一把就把你的手抓过来,搁在我嘴里边,吭---

于:干吗?

郭:我看看是不是真的

于:您咬我手看真假啊?

郭:(装作拿着一截手指看)是真的。你也很高兴啊:是真的就好嘛。(举手,弯起一根手指表示少了一截)

于:嗨,实在不怎么样

郭:捧着支票我在马路边是泪如涌泉哪。于老板开车门上车是扬长而去,突突突。。。

于:还是这三蹦子

郭:一股黑烟笼罩了你的德国车,我振臂高呼:孙长老,收了神通吧。

于:瞧不见车了都

郭: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于:哦,就这么讲

郭: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郭:还得拿咱俩作比喻

于:啊,那比喻吧

郭:说你吧,于谦,不过可不是今天说相声的于谦了

于:我的身份是?

郭:你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

于:年轻

郭:刚上班,精神头也足,精气神也足,走到哪儿一看,呵,精神焕发。在家里边,晚上下了班,吃完饭,洗洗澡换换衣服,把头梳一梳,换上自己很喜欢的一套服装,小白裤子,白皮带

于:精神

郭:上边穿一件白衬衣,那年头兴这个

于:一身白啊

郭:要想俏一身孝,对吧

于:对,那时候是这么说

郭:大尖领子衬衣,后来不行都小领子,那会都兴大尖领子。喷了四斤香水,

于:论斤啊?

郭:闻着身上跟偷吃羊屎似的

于:喷着什么香水啊这个

郭:打家出来,很高兴啊。街坊打招呼:哎,谦儿回来了,出去?啊,没事,出去耍流氓去。

于:我耍流氓去啊

郭:搞对象去

于:搞对象也不叫耍流氓啊

郭:青年男女搞对象么,出去了,打对过来一姑娘,没有这么好看的,太漂亮了,你站在后边高兴啊:小妞,给大爷笑一个。这姑娘一回头瞧见你,那时候这人封建啊,很轻蔑的看着你,拢了拢这四根头发啊。。

于:活,您就说秃子就完了

郭:你得意这样,另类啊,你有这想法,你愿意娶一个这样的女孩子,你娶她就算行为艺术

于:什么行为艺术

郭:很高兴:过来。。过来。。那女的看你一眼:逮流氓

于:活

郭:跑啊,变步拧腰,CHUA--快

于:得跑啊

郭:人家喊逮流氓呢,做贼心虚啊,跑吧。这事发生在劲松,三分钟,你到石景山了,

于:跑那么快?

郭:蹲在马路中间歇会儿,哎呀。。哎呀。。。(吐舌头)

于:一看就是热了,象话吗

郭:由打门头沟那边来了一辆救火车,消防队的车,由打你跟前腾就过去了,很愣啊,你吓坏了,往后头一躲。你很生气啊,太不象话了,哎,看不见了,拿手一摸,我这脑袋哪儿去了?

于:撞上啦?

郭:没有,没有,它给带走了

于:好吗,还不如撞上呢

郭:通县着火送通县去了

于:脑袋啊

郭:你一摸这脑袋没有了,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赌气死了吧

于:这是赌气的事吗

郭:躺在马路当中了,一会市政的压道车开过来了,压的那平啊。。。

于:您这解恨来了

郭:压的奔儿平啊,转天大太阳天,晒,连晒三天,这人没了,人间蒸发。外地的车开到这纳闷:不让右拐,直行。

于:都是那一身白闹的

郭:大尖领子。

于:明儿出门得换身衣服。

郭:盼着吧,过了有一个多月,两个月,门头沟有农民赶着大马车上北京城送菜来,马车就停在啊你那个遗迹那个地方,

于:您就说停那就完了

郭:马车放水

于:马车还放水?

郭:马放水。哗--泡起来了

于:我拿马尿泡起来了

郭:都发起来了,这是个玩意这个

于:什么玩意啊

郭:报警吧,一会警察们都来了,这好玩这个,这谁啊这个,一翻口袋翻出来了,身份证,于谦,我正打着过啊,我说怎么了,我认识啊,我们好兄弟啊,我办这后事吧。这朋后事我来,找肇事的车辆,把这后事都弄完了上家送信去。这最难就是上家送信

于:为什么

郭:你想啊,上家里说去,你们家里没有别人,就是你跟你父亲两个人,老爷子89了,老来丧子大不幸,怎么跟老头说

于:没法张嘴

郭:儿子没了,保不齐一句话老爷子也完了,

于:那可不是么

郭:就怕这个,我这个心哪登登打小鼓啊

于:讲究方式方法

郭:那也得去啊,接着窗户一瞧啊,我眼泪都快下来了

于:惨哪

郭:你好几个月没回来,老爷子孤身一人多可怜,这会正在屋里涮羊肉呢

于:我爸爸缺心眼吧

郭:这点着一个大炭锅子,这还一个电锅子

于:俩锅子

郭:羊肉片,肥牛,虾,鱼片,蟹棒,还有40来样青菜

于:还挺全和

郭:白酒,啤酒,红酒,黄酒,还有小菜,老头一个在屋里,拼了四张桌子,坐着吃。我腌心哪,老头当时精神还是不错的,满脸红光,89岁的人啊,就是满嘴的牙掉了,还剩一个牙,可是吃东西呢,还塞牙了,

于:剩一个牙还塞牙了?

郭:他吃藕套眼里了

于:呵---就这什么都吃就好不了

郭:我赶紧进去了,我说:老爷子,吃饭哪

于:别吃了

郭:我是不得不来有事跟您说一下,于谦啊,让车轧死了,脑袋都裂了,剩身子跟地上压平了,拿马尿发起来了。讲究方式么

于:这叫讲究方式啊,您惦记把老爷子也弄死是怎么着啊

郭:你爸爸听完一咬牙一跺脚----你把那虾递我

于:嗨,没染我这茬

郭:拿个杯,喝酒

于:还喝哪

郭:我说老爷子---别说话,倒一杯,来--两只小蜜蜂啊,来到。。。。

于:别划拳了

郭:好诙谐

于:什么诙谐啊,这死了都

郭:喝完酒啊,老头说我累了,我谁一觉啊。我说我也躺会吧

于:睡觉了,俩人

郭:五点半吧,起来了,老头坐起来了,哎,你是说于谦死了吗?

于:这才想起来

郭:我说是,是有这么回事,人家抚恤金也拿来了,这是四百块钱您拿着

于:这太少了吧

郭:您点一点,老头看看:你拿200啊

于:这还有回扣

郭:有好事大伙都来着

于:这什么好事啊这个

郭:这是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于:这交情见的有点厉害

郭:要说最了不起的,得说是托妻献子

于:这怎么讲啊

郭:托妻献子这个今天时间有限啊,咱们改天有机会在跟大伙念叨这个事啊

于:别界啊,都说倒这了,这见交情得事您给大伙讲讲

郭:你非得听啊

于:这不明白啊您给说说

郭:你要舍得死我就舍得埋

于:干吗,这意思还得说我啊

郭:没有,就事说事,说我!

于:哦,这里还有您

郭:哎,我可爱说这个了,我很激动啊,现在我很兴奋,各位,谢谢大家支持我们

于:您讲,有您我就踏实了

郭:可轮着我说这个了

于:怎么回事啊这个

郭:这个得从您说起来这个事情

于:还得有我

郭:你就不是今天得于谦了

于:这回是?

郭:75岁高龄

于:哦,长年纪了

郭:一个老艺术家,相声泰斗,相声权威,中国相声第一人

于:没别人了

郭:你每天准时在天桥乐门口摆摊说相声。

于:我还摆摊说相声

郭:活,每天观众呜泱呜泱的达10多个人之多

于:那就是没几个人呢

郭:爱听您相声,每天站在圈外头有一个人爱看您,西装革履,穿的很讲究,听好几天这天跟您说了

于:说什么?

郭:(带口音)于先生啊,听了您很多天了,很喜欢您讲的相声

于:还南方人

郭:我不是这里的人,我祖籍是广东,但是幼年的时候随我的父亲到南洋去发展,新加坡一带

于:海外

郭:对,这次出来特意到北京来看一看,我很喜欢咱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希望能够把您请到新加坡去演出

于:让我上那演?

郭:每年呢是100万美金的年薪

于:这可不少

郭:一共是五年,您感不感兴趣啊

于:哎呦,这太感兴趣了这个

郭:一听这个你乐坏了,鼻涕泡都乐出来了,那个马路边一天能挣多少钱

于:那是

郭:救命星来了,好,我听您的,我去。丑话说在前面,只是您一个人去,不能带家属

于:一个人?

郭:能答应吗?你一琢磨人家说这事,按说人家说的有道理,你带家属又多一份挑费,

于:又是钱哪

郭:人家请的是你的演员,又不是请你的家属。可是这五年下来五百万这个诱惑力太大了

于:得去啊

郭:在去与不去之间,于谦心里头来回的折腾,尤其您这会是刚结婚

于:等会吧,我75岁了刚结婚

郭:你一生婚姻很坎坷,第一次结婚是9岁,父母包办,

于:怎么。。。

郭:童养媳,小孩,娃娃亲

于:那也不能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啊

郭:那会你9岁,你那个媳妇也不大,46

于:这就不小了

郭:没法过。后来这一生又结过2次婚,一个是跟你徒弟跑了,一个是本家给领回去了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

郭:所以你一咬牙一跺脚一辈子没结婚,一直到75岁的时候,你遇到一个下岗的香港小姐

于:这香港小姐还有下岗的

郭:就是不要了,人家那边不让她干了,选新的了。

于:哦

郭:她下岗了,落在你手里了,两个人结了婚了。刚结婚,没3天,发生这个事了

于:刚3天

郭:你说怎么办吧,你是去你是不去

于:舍不得

郭:去的话这媳妇怎么办,不去吧舍不得这五百万。话说回来,真去的话这媳妇怎么办?整个中国三亲六顾一个亲戚没有,朋友也没有,而且在北京地区就我一个朋友,你说你这个媳妇托付给谁呀

于:那我就托付给您吧

郭:托付给我你乐意吗

于:您还别客气,您说的我们家都没人了,我不托付给你我托付给谁去

郭:话说的简单可不这么简单啊,她那个年纪我这个岁数,我这个岁数,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有会说的不会听的,跳进黄河洗不清,我得顾全(拍自己脸)这个

于:您是顾脸面的人

郭:就是啊

于:那怎么办哪

郭:你答应了,坐飞机走了,把你媳妇留给我了,我得管你啊

于:怎么管

郭:你们家住哪儿啊,劲松,挨着曲艺团啊,你这一生的为人,多少人憋着报仇呢。

于:我得罪那么些人哪

郭:我得管哪。我要是天天过来不现实,怎么办呢,想别得方法吧,在河北省固安啊,租了这么一个院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左边是坑右边是井,前边是坟地

于:好,给我媳妇搁炮楼里边了

郭:特别清净,弄个车,把你们家东西都拉过来,把嫂子接过来,您住这儿,门一锁,我赶紧回去。到时候定点我得来啊,

于:送东西

郭:柴米油盐酱醋茶,谁管啊,都得我管

于:您都得惦记着

郭:开车来了,到这儿踩住了,把东西一样样弄出来,搁在台阶上,(拍门)

于:敲门

郭:嫂子,米和油我弄来了,葱姜蒜也得了在箱子里头,还有菜和肉您赶紧搁冰箱里头,我走了

于:哎,你给送进去,别走

郭:走啦,我走啦(挤眉弄眼),走啦

于:(用扇子打)走吧,你这说走不走怎么意思这是

郭:怎么了,你打人干什么

于:废话,你跟我媳妇这满脸跑眉毛这干吗呢这是

郭:咱不能上屋里去啊

于:您不得送进去吗

郭:嗨呀,你毁我啊你呀,她那个年纪我这个岁数,我这个岁数,有会说的不会听的,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跳进黄河洗不清,我得顾全(拍自己脸)这个

于:还是顾脸面啊

郭:接常不短给过来送东西,天天花钱不计其数,这钱可没边啊

于:那是,有置一家啊

郭:光出不进啊这是,快到年底了,又来了,牛肉啊,鸡肉啊,鱼啊,这些个过年用得东西都搬来了,都搁在门口,完了拿出一信封来,里边有五千块钱,顺门缝扔进去,谁花钱(拍胸脯)我!

于:怎么顺门缝

郭:年节,她得花钱啊

于:送进去啊

郭:呵,她那个年纪我这个岁数,我这个岁数,有会说的不会听的,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跳进黄河洗不清,我得顾全(拍自己脸)这个

于:好,您顾脸面

郭:这将近一年了,我又一箱一箱往里搬,苹果,山楂,红果片,话梅,酸梅,

于:等会吧

郭:青梅,奶粉,花钱无数

于:您花这钱都活该,别往着捣腾酸的了,怎么意思这是

郭:她要小食品啊。这都花钱无数,等着吧,年年花钱。到最后您来电话了,五年期满,该回来了

于:我回来了

郭:我得送信去啊,这回不能不去了吧

于:得进去

郭:到门口,把车停完了,来到这掏钥匙

于:掏钥匙!?

郭:哎呀,可累死我了。一进门啊,你媳妇那正给孩子喂奶呢

于:都有孩子啦

郭:把外衣托了,扔炕上,擦把脸,倒杯水,

于:他到不客气

郭:坐在炕边上倚着那被垛,哎,小潘,

于:我媳妇姓潘

郭:金莲

于:我媳妇叫潘金莲

郭:金莲,他来信了,说这两天就回来,你瞧这事怎么办吧。你媳妇局气:怎么办,反正事已经这样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于:她倒豁出去了

郭:反正你们老爷们得事吧,我听你的。毒鼠强买完了

于:这是局气啊这个,这是跟你局气了

郭:别瞎说,她那个年纪我这个岁数,我这个岁数,有会说的不会听的,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跳进黄河洗不清,我得顾全(拍自己脸)这个

于:您得顾全这个?您那这个还不如我这个呢(拍屁股)你行的什么事啊这叫

郭:你说话我就不爱听,那是随便闹的吗。怎么办,要我亲命了,正说着,一推门,大儿子进来了,

于:啊

郭:手里举一小牌,上边写个“让”字:爸爸您来了。呵-还叫爸爸,再叫爸爸出人命了就,我告诉你啊,就这两三天吧,弄你们回北京,咱家来一亲戚,长的脸跟包子似的,管他叫爸爸,喊对了,我给你买糖吃,说错了,把你撕吧撕吧喂鹰,知道么

于:这么狠

郭:怀抱那个别告诉了,那个小,不知道这个。行了,雇车吧,一车一车往回拉,又给你搁在劲松,房子也给你刷好了,东西也弄齐了,我上机场把你接来,坐在屋里吃饭。你坐正当中,点一火锅,弄好些个菜,,买的烤鸭,你媳妇坐边上,两边是孩子,我坐在下垂手,端起酒杯来,哈哈大乐,享不尽人间富贵,哎,这朋友你不得交吗

于:得交

郭:交!

于:交,交你奶奶个孙子

郭:怎么乐

于:您这都不像人作得事了

郭:谁说的

于:您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郭:你这可不对啊

于:我不对是你不对啊

郭:这叫出言不逊

于:什么出言不逊,你作的事在这呢

郭:脏心烂肺

于:我不是脏心烂肺

郭:我可是为了你好

于:你指不定为谁好呢

郭:大伙可听明白了

于:咱俩还朋友哪

郭:我可没对不起你

于:这就叫对不起我

郭:你媳妇住固安我花的钱租的房子

于:你活该你

郭:我白天一天一天不进去

于:对,你晚上还一晚一晚不出来呢,你跟我说这个,我还没找你呢我

郭:好心当成驴肝肺啊

于:你有什么好心啊

郭:这叫不讲交情啊

于:谁跟谁有交情啊

郭:你走的时候都75了,

于:你管着管不着

郭:你回来就80了

于:没有你的事

郭:你那么大岁数都赶上范振玉了

于:你管不着

郭:你没有孩子

于:没孩子管你什么事啊

郭:你老于家绝了根了

于:跟你没关系

郭:有朝一日,你死了你怎么办

于:你少说这个

郭:人家有儿子打幡你没有

于:用不着你管

郭:撑死了腿上粘俩贴饽饽喊俩狗把你拖出去

于:那也没关系,用不着你

郭:我是为了你着想

于:你甭管

郭:咱们天地良心,说瞎话灯灭我灭,

于:您甭说良心

郭:那孩子是我的

于:怎么意思?

郭“(哭)那孩子是我的

于:您的孩子?

郭:你回来都八十了,你有那个心没那个力了,老于家断子绝孙就毁在你手上了,你冤枉我,哎,你这心可长在胳肢窝了,您这样作可对不起朋友

于:哦,您的孩子

郭:我亲生的儿子,我过继给你了

于:嗨,没听清楚

郭:你可冤死我了,我今死这就完了(撞桌子)

于:哎呦,郭先生,我错了,我错了

郭:知道错了吗

于:我错了

郭:人不能这样啊,得讲天地良心

于:是,您说太对了

郭:那孩子是我的

于:是您的

郭:你媳妇生的

于:还一样啊

对吗?

中国曲艺牡丹奖十四届获奖名单

总共只有七届

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

2008年09月10日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京韵大鼓《千秋业》 种玉杰 北京

乐亭大鼓《昭君出塞》 王淑玲 北京

上海说唱《新上海游》 黄永生 上海

京韵大鼓《宝玉娶亲》

赵学义 天津

京韵大鼓《华容道》

张秋萍 天津

西河大鼓《百亭争秀》

郝秀洁 天津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刘春爱 天津

谐剧《狗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的问题》 凌宗魁 重庆

相声《夸夫》 马云路 刘际 河北

武乡琴书《爱哼哼喜唱心连心》 马小平 山西

好来宝《冠军之马赞歌》 道尔吉仁钦 内蒙古

相声《说说心里话》 陈寒柏 王敏 辽宁

二人转《矬乡长》 杨宏伟 董连海 吉林

二人转《西厢幽会》 阎书平 佟长江 吉林

山东琴书《生灵叹》 杨珀 姚忠贤 山东

相声《懒汉糖葫芦》 唐爱国 齐立强 山东

苏州弹词《四郎尽忠》 金丽生 赵慧兰 江苏

苏州弹词开篇《倾杯?石城春望》 盛小云 江苏

绍兴莲花落《分爹》 翁仁康 浙江

河南坠子《清廉石》 王小岳 河南

相声《喜丧》 杨奇志 大 兵 湖南

粤曲《祝福》 陈玲玉 广东

粤曲《南粤欢歌》 梁玉嵘 广东

粤曲《别恨寄残红》 何 萍 广东

小品《登记》 张廷玉 四川

评书《人命关天》 叶景林 解放军

相声《关上门说》 句号 解放军

评书《特殊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的仪式》 刘朝 武警

陕西快板《万里寻亲》 张保和 武警

对口快板《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我为祖国守大桥》 张令军 秋实 武警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京韵大鼓《花木兰》 赵其昌 贾德丰 北京

牛骨数来宝《小平听书》 孟新 北京

中篇评书《孙庞斗智》 徐檬丹 吴君玉 上海

单弦《凤阳春》 石世昌 天津

梅花大鼓《风筝情》 朱学颖 天津

相声《也非讽刺裁判》 刘梓钰 天津

相声《论资排辈》 崔砚君 崔艺东 河北

长篇数来宝《中华颂》 常 志 吕秋义 河北

西河大鼓《三借钱儿》

刘殿春 山西

群口好来宝《腾飞吧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马背民族》 乌云桑 内蒙古

相声《你以为你是谁》 杨振华 金炳昶 辽宁

相声《老同学》 孙晨 辽宁

二人转《矬乡长》 马金萍 吉林

二人转《皇亲梦》 魏志民 吉林

山东琴书《生灵叹》 王宏 山东

苏州弹词《开篇倾怀?石城春望》 顾浩 江苏

绍兴莲花落《分爹》 盛勇武 浙江

苏州弹词《特别收藏品》 蒋希均 浙江

相声《炒》 夏雨田 湖北

湖北评书《丑人李富生》 何祚欢 湖北

湖北评书《小芳》 王绪智 孙仲江 湖北

常德丝弦《待挂的金匾》 黄士元 湖南

粤曲《情铸虎丘山》 秦中英 广东

小品《致富之路》 涂太中 四川

阿细说唱《百万奖金百姓情》 方梓羽 云南

陕北说书《半碗》 姚敏学 陕西

快板书《大漠英雄航天城》 连晓林 连峥 苏蔚蔚 甘肃

单弦《节马颂》 杨子春 刘学智 史琳 解放军

评书《人命关天》 叶景林 解放军

陕西快板《万里寻亲》 张保和 武警

第二届(2002年)

一、表演奖

序号 地区 表演者 曲种

01 上海 王汝刚 独角戏

02 山东 孙镇业 山东快书

03 江苏 周玉峰 苏州评话

04 天津 籍薇 梅花大鼓

05 四川 张徐 金钱板

06 天津 刘秀梅 单弦

07 辽宁 范伟 小品

08 江苏 黄霞芬 弹词开篇

09 河南 范军 相声

10 北京 张蕴华 单弦

二、文学奖

序号 地区 作者 曲种 作品名称

01 中铁团 侯耀文 相声 《小眼看世界》

02 广 东 杨子春 史琳 对口单弦 《白杨对话》

03 上 海 徐惠新 短篇评话 《了不起的人》

04 浙 江 蒋希均 苏州弹词 《上岗》

05 天 津 杨妤婕 梅花大鼓 《燕归来》

06 煤矿团 宋德全 王玉 对口快板 《曲艺摇篮天津卫》

07 天 津 宋勇 对口快板 《夸家乡》

08 总 政 张振彬 牛士良 评书 《老虎搬家》

09 总 政 王宏 山东琴书 《俺想对你说》

10 总 政 李立山 快板书 《哪吒闹海》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2004年9月6日) 

一、曲艺文学奖(10篇)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

河南坠子《大鼓槌》、京韵大鼓《艄公的心愿》、相声《卖枕头》、评弹《夜走狼山》、苏州弹词《千里寻宝》、相声《找个有钱人》、对口快板《新一代,老一代》、潞安大鼓《千秋万代怀念邓公》、音乐快板《鸟语花香》、评书《您甭着急》

二、曲艺表演奖(15人):

冯欣蕊、孟颖、吴静、赵伟洲、刘士福、张楷、杨鲁平、黄宏、惠兆龙、董怀义、王玉兰、田临平、卜小贵、石小杰、崔嫦娟

三、曲艺

音乐奖(3人):

吕咏鸣、韩宝利、蒋希均

四、曲艺理论奖(3篇):

李时成的《独树一帜的虾腔艺术》

夏玉才的《苏州评弹文学论》

鲍震培的《天津曲艺文学:市民文化的奇葩》)

根据中宣部《关于中国文联与各文艺家协会申报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的批复》和新修订的《中国曲艺牡丹奖章程》、《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细则》的相关规定,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首次设立终身成就奖。该类奖项用于奖励在曲艺艺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中国曲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年龄在70周岁以上健在的曲艺家。

第四届(2006年)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

一、节目奖(5个)

《大脚皇后》,

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花腰女》硭鼓说唱,云南曲协

《鱼奶奶回家来》宁夏坐唱,宁夏曲协

《枕头风》常德丝弦,湖南曲协

《高效率的爱》小品,河南曲协

二、表演奖(10人)

王占听,二人台,内蒙古曲协

王喆,梅花大鼓,天津曲协

闫学晶,二人转,吉林曲协

邢晏芝,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阴军,山东快书,山东曲协

李伟建,相声,北京曲协

周志华,小热昏,浙江曲协

赵本山,小品,辽宁曲协

钱程,独脚戏,上海曲协

黄晓娟,二人转、小品,解放军

三、文学奖(8个)

《一代儒将——陈毅》殷伯达,扬州评话,江苏曲协

《王熙凤招商》包德宾,谐剧,四川曲协

《打工的百灵鸟》孙晨,相声,中铁团

《北京人儿》崔琦,单弦,北京曲协

《顺德礼赞》甘剑波、廖宇光,粤曲,广东曲协

《谁让你是优秀》原建邦、大兵、赵卫国,相声,湖北曲协

《罪证》王勇慧、王永刚、王兆麟,小品,山西曲协

《蝴蝶歌飞》邱有源、蓝启京,瑶族铃鼓,广西曲协

四、新人奖(5人)

王文水,快板书,解放军

李玉萍,河南坠子,天津曲协

陈靓,上海说唱,上海曲协

张勇,快板书,解放军

施斌,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五、理论奖(5个)

《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徐德明、李真,江苏曲协

《从农村大炕走进城市包厢的二人转》蒋慧明,中国艺研院

《从清音、谐剧的情况看四川曲艺的状态》严西秀,四川曲协

《相声如何应对精品时代——兼论相声的文学追求》张蕴和,天津曲协

《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是当代曲艺创作的主根》温江,鸿山西曲协

六、终身成就奖(10人)

土登,藏语相声,西藏曲协

马季,相声,中广

关学曾,北京琴书,北京曲协

罗扬,理论,中国曲协

邹忠新,四川金钱板,四川曲协

周良,理论,江苏曲协

周柏春,独脚戏,上海曲协

赵铮,河南坠子,河南曲协

袁阔成,评书,中国曲协

常宝华,相声,解放军[2]

第五届(2008年)

2008年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共分四个赛区,分别是上海市、浙江绍兴县、山西长治市和海南三亚市,最终决赛将在江苏南京举行。[3]

第七届(2012年)

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图册

2012年9月16日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

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共收到符合参评资格的报送节目276个,终评委员会共选出节目奖5个、表演奖12个、文学奖7个、新人奖8个、理论奖5个、终身成就奖6个以及特设特别奖4个。7大项共计47个奖项。[4]

78岁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单田芳等6位老艺术家获得终身成就奖。

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邢书琴长篇坠子书、百度热搜邢书琴坠子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最新资讯排行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菜鸟随机文章

关灯